你的位置:PG电子十万倍大奖 > 新闻动态 > 为什么有的岩茶闻起来香,喝起来不香?4个原因,你踩了哪个坑?

新闻动态

为什么有的岩茶闻起来香,喝起来不香?4个原因,你踩了哪个坑?

2025-10-08 20:51    点击次数:189

图片
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
丨作者:李麻花

《1》

岩茶知识体系的复杂,源于它种类繁多的树种,加上堪称六大茶类中最考究的制作工艺。

“岩骨花香”名声在外,还有一大堆听起来很专业的术语,让不少新茶友心生好奇,跃跃欲试。

有些朋友按捺不住,在小某书看了几篇入门科普,看个一知半解,就大摇大摆地入坑了。

买了几泡岩茶回去,喝了两次没喝懂,又忍不住在社媒上大放厥词:“真不知道岩茶有什么好喝的!”

类似的剧目,每天都在茶圈中上演。

写这么一段,倒不是批评,只是想劝劝这些心急的朋友,喝岩茶急不得,也别急着下定论。

试了几次不满意,可以多问、多看,别轻易否定它。

否则,周围的看客,只会看到一个胡搅蛮缠的人。

图片

当然,这样的人终归是少数。

昨天后台收到一条留言,来自一位新茶友。

“最近开始喝岩茶,闻干茶的时候都很香,可一喝到嘴里,味道就差远了,不是苦就是涩。”

估计不少新茶友都有过类似的体验,冲泡时香气四溢,把人的期待值拉满,结果喝到口中,却大失所望。

“是茶的问题,还是我的问题?”茶友真诚发问。

这样的思路才是对的,一款茶喝着感觉不理想,背后往往有多方面的原因,不能妄下定论。

图片

《2》

喝茶很重要的一点,是香与水的交融。

即,香气能落入汤水中,融进去、喝得到、咽得下,饮后唇齿留香。

如果一款茶盖香或干茶香迷人,茶汤滋味却寡淡、苦涩,甚至带有杂味,则是明显的“香不落水”,说明茶叶品质不佳。

出现这种情况的岩茶,很可能在原料中拼配了一些高香的品种,专门用作提香。

提高了香气,但工艺不到位,就很容易出现香不落水的情况,即喝起来感受不到香气。

岩茶的制作工艺中,焙火是关键。

火功的高低,会影响一款岩茶的风味、品质。

图片

如果焙火过度,茶叶内部的糖类、茶氨酸等滋味物质就可能被破坏,产生焦苦味。

这种情况下,虽然部分香气物质被保留,闻着依旧有香气,但茶汤中好的滋味物质所剩无几,喝起来自然不尽如人意。

一款茶的风味,是由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共同构成的。

香气物质大多具有挥发性,被高温激发后飘散到空气中,率先被茶客感知。

而滋味物质则会溶于水,要用味蕾来品尝。

当一款岩茶只有香气物质正常发挥,而滋味物质则因为工艺的失误拖了后腿,就会出现“闻着香,却不好喝”的矛盾情况。

图片

《3》

除了焙火不当之外,岩茶在做青和存储环节出现问题,也会使茶汤喝起来不如闻着舒服。

做青同样是岩茶加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,决定着岩茶风味的走向。

做青后的茶青,内部的部分苦涩物质随水分排出,发酵程度提高。

按照武夷当地制茶师傅的说法,做青轻一些,清香更浓;做青重一些,果香更浓。

但如果做青不足,茶叶很可能带有青味;做青太重,发酵程度过高,又容易出酸。

这些异味很少在干茶中展现,只有浸入到茶汤中,才更容易被茶友察觉。

另外,存储环境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也很大。

干燥的茶叶容易吸湿吸味,岩茶也不例外。

图片

如果存放不当,让岩茶吸收了外界的水汽和异味,茶叶必然会生出酸味、鱼腥味、烟味、霉味等各种怪味。

这些气味,在干茶状态下不一定明显,但一经冲泡、水汽蒸腾,问题就会暴露出来。

另外,还有一种干茶闻不出异味的情况,和茶友们闻干茶香的手法有关。

激发干茶香,需要借助蒸汽的热量。

很多茶友没有温杯摇香的习惯,只是单纯地打开包装直接闻干茶,就闻不到更深层次的香气。

闻干茶香时,需要先用沸水温杯,将盖碗烫热,再投入干茶,合盖摇晃几下。

茶叶在蒸汽的熏蒸下受热打开毛孔,释放出气味,掀开盖碗的一个小口就能闻到。

但如果,温杯时的水温不够、盖碗温度也不够高,茶叶中的某些异杂味就可能无法被激发出来,直到喝进口了才被察觉。

图片

《4》

当然,也并非所有闻起来香、但不好喝的茶叶,问题都出在品质上。

有时茶叶本身品质不错,但冲泡方式不当,一样会导致茶汤浓苦不好喝。

冲泡岩茶,常见的投茶量是110毫升的盖碗, 投8克干茶。

市面上的大多数岩茶都是独立泡袋装,每袋正好8克,无需称量。

图片

冲泡时,茶友们只需选择合适容量的盖碗。

如果盖碗太小,茶多水少,就容易泡出苦涩味;反之,茶少水多,茶汤又会偏淡。

另一方面,要注意出汤速度。

优质的岩茶,内含物质丰富,如果注入沸水后长时间闷泡,其中的苦涩物质便会大量释放,使茶汤变得浓烈、刺激,好好的茶汤就这么被泡坏了。

正确的冲泡节奏是,沸水环壁注下后,立刻合盖出汤,时间控制在7-8秒内。

图片

《5》

最后,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原因——每个人嗅觉的灵敏度不同。

一些比较轻微的异味,可能会被部分嗅觉不那么灵敏,或者比较粗心的茶友忽略。

当茶汤喝到口中,与口腔直接接触时,那些缺陷才再次暴露出来。

嗅觉也许会骗人,但味觉永远是最后一道保障。

因此,我们也不能单凭一款茶的干茶香就断定它的好坏,茶汤喝到口中,才见分晓。

若一款茶因为工艺、仓储的失误而产生异味,则有损害身体的可能,茶友们最好尽快舍弃。
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